关于杨小凯简介
杨小凯(1948年10月6日—2004年7月7日),原名杨曦光,澳大利亚经济学家,华人,曾用名杨曦光,乳名小凯,1978年以后重新起用的名字。原籍中国吉林省敦化市,在湖南长沙长大。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,生前为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(CID)研究员、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、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。他的论文见于 “美国经济评论”,“政治经济期刊”、“发展经济学期刊”、“经济学期刊”、“城市经济学期刊”等匿名审稿杂志。他和黄有光合著的《专业化和经济组织》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“盖世杰作”。
杨小凯的主要研究领域:数理经济学、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、经济增长、微观经济学、制度经济学、产业组织理论等。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,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(2002年和2003年)
1979年杨小凯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实习研究员,但因其历史,被拒绝参加考试。1980年他再次报考,在当时的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的帮助下,他终于获得参加数量经济学考试的机会,后被录取为实习研究员。杨小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美其名曰“工作”了两年,实际上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瞧得起他,也没有人管他,他被迫独来独往。
“小凯被单位安排在二环路的一栋宿舍中,房子很小,堆满了数量所的杂物,栖身之处就是一个角落,除了一张床和一张小桌子之外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。”徐滇庆回忆。可杨小凯却处之泰然,他总说,这里比监狱条件好多了。就是在这里,孤独的杨小凯出版了《经济控制论初步》的专著,并发表了若干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经济问题的文章。
尽管杨小凯展示了他过人的才华,但由于没有正规文凭,社科院仍不能正式安排他的工作。1982年,杨小凯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,教授数理经济学课程。
这是节选自南方周末关于杨老师的纪念文章,我在GSCASS出的校友录上根本无杨老师的名字,CASS在杨老师去世后,根本没举办任何悼念活动。杨老师在CASS获硕士学位根本是子虚乌有,在当时的政治气愤下,CASS作为政府的翰林院根本不可能招收一个有严重历史问题的学生,从资料中看出他在CASS不过是一个打杂的。如无良心好的经济学家爱才,杨老师必将在学术上被废掉。
简历
1962年-1968年在长沙市第一中学就读;
1968年,20岁的高中生杨小凯发表了著名文章《中国向何处去?》,该文引起了当时中共高层康生的不满,杨小凯因此被判入狱10年;
1968年至1978年,杨小凯在监狱服刑期间向与其共同关押的大学教授、工程师等人学习了大学课程;
1978年4月刑满释放以后,回到长沙,在湖南大学数学系旁听了一年的数学课,开始重用乳名杨小凯;后在邵阳的湖南新华印刷二厂做了半年的校对工人;
1979年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硕士生,但因为“反革命历史”,被拒绝参加考试;
1980年再次报考,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的帮助下,终于获得参加数量经济学考试的机会,通过考试后被录取为实习研究员,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了近两年;
1983年受经济学家邹至庄赏识推荐,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,1988年被授予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;
1990年杨小凯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聘为终身教授;
1993年杨小凯当选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;
1996年12月-1997年2月,中国台湾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访问研究员;
1987年-1998年,耶鲁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;
1998年杨小凯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;
1999年12月,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;
2000年1月,杨小凯成为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系的首席教授;
2004年7月7日早上7时49分,杨小凯因患肺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家中去世,享年56岁。
成就
杨小凯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:《专业化与经济组织》、《经济学: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》、《发展经济学:超边际与边际分析》,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。更可贵的是,他终其一生对国家、民族充满了挚爱与关怀。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,他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。
杨小凯提出的“新兴古典经济学”理论与“超边际分析”方法受到学界广泛瞩目。
[编辑]杨小凯的研究成果
1、《经济学: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》,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,2000年。
2、《发展经济学:超边际分析与边际分析》,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,2000年。
3、《分工和经济组织: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》,北荷兰出版公司,1994年。
4、《数理经济学初步》(中文),中国国防工业出版社,1985年。
5、《控制论的经济应用》(中文),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5年。
6、《经济学原理》(中文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98年。
7、“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机制“,《政治经济学期刊》,1990年第33卷,pp.462-82。
8、“分工和产品多样化“,《美国经济评论》,1992年第82卷,pp.392-98。
9、“垄断竞争和最优先产品多样性“,《美国经济评论》,1993年第83卷,pp.295-301。
10、“专业化、信息和增长“,《发展经济学评论》,1997年第1卷第3期,pp.257-74。